欢迎来到北京北派山水艺术中心官方网站!
联系人:赵老师
手 机:18606291197
联系人:黄老师
手 机:13673269801
邮 箱:963346856@qq.com
地 址: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文化广场师恩钊美术馆
网址 : www.beipaishanshui.com
所专有的意境美,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,他们从山水画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、探索出入人生的准则、欣赏若有若无的诗意。意境给了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,满足了他们对于虚无缥缈的追求,因此,意境被奉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境界。意境的诗意美,美在淡淡几笔,包含无限的情思,美在寥寥墨痕,生发无边的联想。正是这种诗意美才使得山水画具有了“韵外之致”、“画外之情”、“境外之感”。
纵观中国画的历史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以“笔墨写意”为正宗的中国画发展体系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发展的实践理论体系较为完善,这与中国文化中人文自然的哲学理念相关。在山水之间寄托哀思,在云雾缭绕中抒发情志。在他们的画中,本来没有生命力的山水树木也知道遵从人间的礼法规范,也了解人间的喜怒哀乐,
重在借助描绘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操,并求情景相融。如清恽寿平《瓯香馆画跋》中有言“春山如笑,夏山如怒,秋山如妆,冬山如睡”,这四季山川的情态,是“自然”与“人”的融合,正如石涛曰 “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……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”,是人化的自然,是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寄托情感,同时又超越物象表面,将情感融化于山水写意的空间,使画境生命化、精神化。
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和传播力,形成了史上的“大北派”发展格局,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开放包容的盛世主流文化特征。的发祥地为雄踞于京、晋、冀、豫的太行山,北派先贤荆浩、关仝、李成、范宽等皆集中在中原地区,古代交通条件的不便又对画家造成很大限制,由此形成了“北派山水就是北方画家画北方山水”的传统认知。
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方法之一,中山北派山水画技法一些国画名家开始学习都是入手。古人讲临画不如读画,临摹只能掌握表面的笔墨效果,读画乃真研究作品的涵义、通体构图处理手法等等。初学者应一步步走,不能过急,中山北派山水画技法首要掌握笔墨基本功,进一步到生活中体验,总结前人和他人经验,逐步地创作出自己的绘画风格,要离开任何形式的拐棍,走自己的路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临画、读画有同等的重要性。要双管齐下,眼睛提高了,手才能提高,在不断实践中,笔墨技巧也就会如水涨船高一样上升。
的笔墨技法,较一般的人物画、花鸟画丰富多变。其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;墨法则有“染”、“集”法等。笔中有墨,墨中有笔,笔墨互相渗透交融,千变万化之能事,有效地起到了用笔墨状物写景、抒发情怀、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,对中国人物画、花鸟画也发生了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