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北派山水艺术中心官方网站!
联系人:赵老师
手 机:18606291197
联系人:黄老师
手 机:13673269801
邮 箱:963346856@qq.com
地 址: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文化广场师恩钊美术馆
网址 : www.beipaishanshui.com
纵观中国画的历史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以“笔墨写意”为正宗的中国画发展体系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发展的实践理论体系较为完善,这与中国文化中人文自然的哲学理念相关。在山水之间寄托哀思,在云雾缭绕中抒发情志。在他们的画中,本来没有生命力的山水树木也知道遵从人间的礼法规范,也了解人间的喜怒哀乐,
的构图,比之人物、花鸟画更重视“势”的表现与“开合起伏”,所谓“势”,也就是通过具体形象间的联系组织,所体现出来的挺拔、劲健精神与阳刚之气;所谓“开合起伏”,则是其联系组织关系中的节奏变化。对“势”和“开合起伏”的高度重视,是在静止的画面或简或繁的形象组合中,体现自然景物内在联系与运动的重要手段。
与风景照片相比,西安北派山水的构图更是经过画家苦心创作的,一幅好的山水画,要有好的构图。宋代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,把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归纳为“三远”,即“高远”、“深远”、“平远”,值得注意的是,在一张好的山水画中,师恩钊北派山水往往是“三远”综合运用的。
寄情于山水之间,追求“画中见我”,以达到一种情景交融、虚实相生、意味无穷、妙不可言的状态。写意不仅能抒发画家的个人情怀,表现人格精神,更体现着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宇宙观念,是人性的表现,也是山水画的精妙之处。水与墨相互交融渗透,呈现出多样变化,对线条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,使观者徜徉在似与不似之间,物我浑融,妙趣横生。
的意蕴中沉淀着古人浓厚的情致。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以山为德、水为性的“比德”修为意识,咫尺天涯的视觉感受,一直都是山水画演绎的基本原则。的意境、格调、气韵可在山水画中尽显无余。古人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,同时也在倾述着内心无限的山河眷恋与优雅情致。
往往在笔墨形质、画面结构、精神气韵上仍承袭着古人的审美标准。逸笔草草、生堆硬砌的样式,概念化、平庸化、肤浅化、雷同化及仿古摹古的现象屡见不鲜。这些缺乏现实生活体验和创作激情,与时代精神脱节的作品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审美诉求。当然,倒也不乏创新之作,但其创新往往只流于外在形式而未能切入内在精神,亦或由于缺乏传统底蕴而难登大雅之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