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北派山水艺术中心官方网站!
联系人:赵老师
手 机:18606291197
联系人:黄老师
手 机:13673269801
邮 箱:963346856@qq.com
地 址: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文化广场师恩钊美术馆
网址 : www.beipaishanshui.com
自唐末以来已成为中华艺术之主流。不过山水画中的“山水”由衬托成为主体,始于玄学兴起后的民族大融合时期。到了五代两宋时期,山水画承继六朝、隋唐传统的人与自然相融的牧歌式的宁静特征,表现道家的“仙界”、佛家的“禅境”、儒家的“世外桃源”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象征内容,也莫定下中国山水画的主基调,并从而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楷模。
寄情于山水之间,追求“画中见我”,以达到一种情景交融、虚实相生、意味无穷、妙不可言的状态。写意不仅能抒发画家的个人情怀,表现人格精神,更体现着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宇宙观念,是人性的表现,也是山水画的精妙之处。水与墨相互交融渗透,呈现出多样变化,对线条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,使观者徜徉在似与不似之间,物我浑融,妙趣横生。
以山为德、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,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,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。从中,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、格调、气韵和色调。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。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,画便是民族的底蕴、古典的底气、我的图像、人的性情。
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,承载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,能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。是相对于传统北派山水提出的新概念,其内涵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北派山水。早在南北朝时期,文艺理论家刘勰就在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中提出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,一语道破了文艺与时代的紧密关系。
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绘画。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可分为青绿山水、金碧山水、水墨山水、浅绛山水、小青绿山水、没骨山水等。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。王逸注《楚辞·天问篇》有言:“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,图天地山川。”《历代名画记》曰:“刘褒,汉桓帝时人。曾画《云汉图》,人见之觉热;又画《北风图》,人见之觉凉。”这《云汉图》和《北风图》,或许就是有记载的山水画作品。但当时的山水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,即所谓“其画山水,则群峰之势,若钿饰犀栉。或水不容泛,或人大于山。”
合肥北方山水画教学的意蕴中沉淀着古人浓厚的情致。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以山为德、水为性的“比德”修为意识,咫尺天涯的视觉感受,一直都是山水画演绎的基本原则。师恩钊北方山水画教学的意境、格调、气韵可在山水画中尽显无余。古人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,同时也在倾述着内心无限的山河眷恋与优雅情致。